三名土耳其外交官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埃尔比勒被杀,凶手可能是谁,对此你怎么看
敏感的地区,敏感的人,两者结合在一起早晚都得出事。今天据伊拉克埃尔比勒当地安全官员通报,包括土耳其驻埃尔比勒总领馆副领事在内三人在该市的安卡瓦高档街区的一家餐厅用餐时遭到不明凶手枪击身亡。库区安全部门随后感到现场封锁了事发区域。目前没有组织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
(安全人员封锁了该区域)
埃尔比勒是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首府,该地区靠近土伊边境。土耳其为了方便两国人员的往来,在埃尔比勒设立了领事机构。事发的安卡瓦高档街区是埃尔比勒市最为繁华,也是最安全的区域。而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相比伊拉克其他区域民族成分单一,治安状况也相对较好,发生如此严重安全事件实数少见。虽然没有人对这件事件负责,不过可以基本判断行凶的人应该是与库尔德工人党(PKK)武装有关。最近几个星期内土耳其军队一直在伊拉克北部Hakurk地区展开大规模跨境军事行动,旨在打击盘踞在此地的PKK武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PKK与土耳其军队之间的冲突已经累计造成了4万多人死亡,仇恨也在不断积累。
(土军在伊拉克北部打击PKK)
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组织是活动于土耳其和伊拉克极左翼政治团体,成立于1978年,致力于在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建立一个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自1984年以来多次与土耳其中央政府爆发武装冲突,其还曾经一度得到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支持,所以往往土耳其军事压力加大的时候,就转移到土伊边境伊拉克一侧山区活动。由于长期针对平民目标的爆炸、绑架、刺杀等暴力活动,其也被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西方国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之内。
(盘踞在山区的PKK武装)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库区便处于事实上的“高度自治状态”,伊中央政府对于这一区域的控制力几乎为零,所以无法对盘踞在北部山区的PKK进行清理,而库尔德自治区地方又不愿意兄弟相向。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便开始频繁深入到伊拉克境内对PKK进行军事打击。伊拉克政府除了象征性抗议示威以外并无其他动作。对于这种借刀杀人的好事,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自治地方也一直是坐山观虎斗的状态。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土耳其三名领事可以这么轻松就在安全区域被人暗杀,因为压根就没人真正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伊拉克北部埃尔比勒)
这件事发生后,估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又可以借此来煽动一波民族主义情绪,而且势必会强化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越境军事行动。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再次展开。伊拉克政府方面也一定会对此事件进行一番不疼不痒的谴责,毕竟人是在伊拉克境内遇害,总得给个说法。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是谁不重要,土耳其一定会把罪名安在库尔德人身上。
在国际政治中,真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生的事情能不能成为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而这次的土耳其外交官遇刺事件,一定会成为土耳其加大打击库尔德武装的借口。
库尔德人,尤其是库尔德工人党,叙利亚人民保护部队,一直是土耳其的打击目标,因为库尔德分离主义是土耳其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目前,叙利亚政府已经和土耳其达成默契,土耳其可以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毕竟他们也对叙利亚政府造成威胁,并且盘踞着叙利亚东北部的广大土地。
而土耳其打击库尔德武装的最大阻碍是美国,美国一直扶持叙利亚库尔德势力,尤其是人民保护部队。
鉴于土耳其和美国毕竟是北约盟友,所以也不好当众撕破脸,但人民保护部队的存在对土耳其而言始终是如鲠在喉。土耳其一直在等待时机,好让美国放弃对人民保护部队的庇护。
而此次外交官被杀事件无疑是个好借口。
如果最后确定凶手来自库尔德武装,哪怕只是高度怀疑,土耳其便有足够的理由对其进行打击,美国也就是失去了庇护的道德基础,毕竟袭击外交官的行为是被全世界所不容的。
即便最后查明和库尔德无关,土耳其也会想方设法让它们“有联系”,以土耳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不难。
最后,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猜测一下幕后的凶手是谁吧。
首先,库尔德武装的嫌疑最大,这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库尔德工人党,这个被土耳其政府列入恐怖组织名单的阻止已经多次发动过恐怖袭击。
- 其次,ISIS。ISIS向来只以提升自身影响力为目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不用过多解释。
- 再次,土耳其国内的反政府极端分子或国内外同情土耳其政变者的组织或个人。土耳其未遂政变后,土耳其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和镇压,势必会树立更多敌人,并诞生许多同情政变者的人。
- 最后,伊朗。伊朗现在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并随时可能和美国爆发战争,在这个时候拉土耳其下水,将中东整盘棋搞乱,其实是有利于伊朗的。根据最新的一份调查,土耳其国民最不喜欢的国家排行榜,第一是美国(八成以上),第二名是以色列(七成以上),而美国和以色列恰恰是伊朗最大的敌人,或许伊朗注意到了土耳其国内的民意变化,然后制造了这次事件,为土耳其介入伊拉克制造借口,从而避免伊拉克成为以色列和美国入侵伊朗的跳板。
在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称对这一事件负责的情况下,凶手极有可能就是活跃在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四国交界地带伊拉克一侧的库尔德人干的。
根据伊拉克埃尔比勒当地政府消息称,今天有三名土耳其人在该市一家高档餐厅遭不明身份的人枪击身亡,其中一人是土耳其驻埃尔比勒的副领事。
光天化日之下杀害他国官员,很显然是一起有预谋的事件。
查看地图,埃尔比勒地处伊拉克北部,也是库尔德自治区的首府,自然也是库尔德人活跃的地区。长期以来,库尔德人从未放弃过独立建国的愿望,2003年以来伊拉克的库尔德自治区实际上成了国中之国。2011年叙利亚战争开始后,在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也谋求要搞个叙利亚版的国中之国。而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和土耳其政府军战斗了。特别擅长暗杀、爆破、绑架等恐怖手段,同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一道成立了PKK组织(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因此也被国际社会定性为恐怖组织。常年活跃在土、伊边境,专门针对土耳其人。而土耳其政府早就对其恨之入骨,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只是考虑到跨国境线行动会带来诸多不便,迟迟不能将其一网打尽。
借着叙利亚战争这股东风,土耳其也开始对PKK痛下杀手了。特别是去年、今年以来,随着土耳其和俄罗斯关系的转暖,土耳其政府军便借着支持叙利亚政府军打击恐怖组织的名义对PKK大开杀戒,重点就是在土伊边境伊拉克一侧山区。要是拉出来真刀真枪的干,PKK肯定干不过土耳其正规军,那就还是发扬暗杀的老本行。
事发地点正是
埃尔比勒的繁华区域,无论是伊拉克当地军警还是土耳其总领事馆都疏于戒备,当然就给PKK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当然究竟是不是PKK干的还有待证实,不过作为事发地的伊拉克,还是要有所表示的。于是在事发后不久,当地安全部门随即封锁了事发现场。估计事后伊拉克政府也会向土耳其政府表态追查此事,而吃了亏的土耳其人势必以此为借口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并且宣扬民族仇恨,对为祸多年的PKK展开大规模报复。
怎么看,俄罗斯将两名德国大使给赶了出去
昨天谈过了:俄罗斯这是对等措施,毕竟在12月4日德国驱逐了两名俄驻德国外交官,理由是涉及一起案件,俄罗斯拒绝配合调查!
对这个事件英武写了很多,但发现阅读量一般。
一般涉及可能的间谍案,相关国家不会指名道姓,更不会摆在桌面上闹腾,去年英俄之间间谍案算是一个特例了。
两个时间点有意思:
12月5日,北约70周年峰会,4日德国驱逐俄外交官(9月发生枪击案后,德国认为涉及俄罗斯,并要求配合调查,遭拒)。算是为北约峰会创造一个好氛围,尤其是跟美国?
12月11日,美国声明准备就对“北溪2”参与国进行制裁,12月12日欧盟峰会开会,俄罗斯宣布驱逐德国外交官!俄罗斯给欧洲国家上眼药!
无论如何,德国与俄罗斯合作的“北溪—2”不会受影响,这个可以肯定!
事情缘由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的说,一名外国人在德国被枪杀,德国一调查,发觉问题并非是一般性质的问题,而是水很深啦——死者是格鲁吉亚男子托尔尼克·K,40岁,据说是车臣分裂势力的支持者,而枪手是瓦季姆·克拉西科夫,现年54岁,在哈萨克斯坦长大移居西伯利亚。德国认为是俄罗斯蓄意制造的“谋杀”,要求俄罗斯方面给予调查方面的配合。俄罗斯认为,那就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不要政治化,所以不理睬德国的要求。最近有媒体报道,说俄总统讲,这个托尔尼克本人就是一名“杀人犯”,在俄罗斯境内参与血腥暴力袭击、关联莫斯科地铁爆炸案。俄罗斯提出的引渡要求一直没有获得回应。德国却说并未接到“引渡的请求”。这就是各说各话。
德国为了敲打俄罗斯,让俄罗斯的两名外交官12月7日离开德国,当时,俄罗斯就恢回复,德国的做法不可接受,俄方将以外交对等原则实施报复,所以12日,俄罗斯就驱逐了德国的外交官2名,还称这是“外交层面的标准操作”。德国表示了“遗憾”,但表示还有“进一步的行动”。实际上仔细观察,德国的外交部长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和默克尔并不在一条战线上,是不是于她的控制力下降有关?
德国和俄罗斯发生小小的摩擦,美国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因为美国正准备制裁俄、德之间的“北溪2”工程所有方,德国已表达了“屈从”美国的意思,美国乐见他们两国掰手离开,越远越好,各个击破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手段之一。故此,如何管控分歧,不让小的事情上升到影响两国的正常关系,才是德国和俄罗斯高层要预防之所在。
英国要走了,法国和美国成了“斗眼鸡”,一旦德国再被攻破,整个欧盟就会滑向崩溃的边缘,美国将向欧洲部署2万多兵力和装备,美其名曰是帮助欧洲的防御和安全,本人认为那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看住欧洲,既是帮手也是庞大的武器销售市场,美国大意不得!丢不得!
德国、俄罗斯一定明白个中厉害关系。
普京果然强硬,一出手就是狠招,直接将两名德国大使给赶了出去。根据中新网消息称,“诺曼底模式”峰会前夕,德国驱逐了两名俄罗斯外交人员。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今年8月,一名49岁的俄罗斯人在柏林涉嫌“杀害”了一名格鲁吉亚公民,案发后,俄罗斯却不配合德国调查,引发了德国不满,所以下令驱逐2名俄外交官。但俄罗斯岂是好惹的,二话不说就开始了反击。日前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作为报复措施,俄方决定驱逐2名德国驻俄大使馆人员,并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限令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离开俄罗斯国土。
显然,以牙还牙是俄罗斯的外交作风,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反击你,绝不含糊。这种“报复”风格始终贯穿在俄罗斯的国际交往当中,这就好像当年英国间谍案一样,西方多国驱逐100多民俄外交官,俄罗斯硬是眉头都不皱一下,以同等方式驱逐了多名西方国家外交官,彰显了其绝不受委屈的强硬立场。
当然,此事也干扰着德国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要知道,俄德关系比较单薄,依靠的天然气管道连接,如果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而黄了,必然会给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俄罗斯没有外汇赚了,德国人也将在寒冷中度日。考虑到这个,普京也没有把话说死,他在“诺曼底峰会”上表示,在柏林遇害的那名男子是一个恐怖分子,曾参加过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所以在可以的情况下,俄罗斯愿意协助德国调查。
普京的意思是明确的,无论这名男子是怎么死的,但他肯定不是个善茬,德国在没有证据之前就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显然不理智,俄罗斯只能以同等方式回应,显示自己的清白,但他希望不要因为此事而影响德俄关系,莫斯科愿意配合调查。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就看默克尔怎么定调了。
最后谈几个简单的看法吧。首先,俄罗斯是不好惹的。其奉行的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西方长期的围追堵截中,俄罗斯只能反抗,这也是俄罗斯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如果一时半会向德国妥协了,那么俄罗斯的损失可能就大了,以后所有坏事都会赖在俄罗斯头上,届时,俄罗斯多年来树立的光明形象可能会毁于一旦。
其次,这么一件“杀人案”,普京处理的十分巧妙。他用先“兵”后“礼”这一招,既保住了俄罗斯面子,也给了德国一个台阶下,不至于让双方不欢而散,影响后续的能源项目合作。
最后,俄德关系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双方既然会因为一个“杀人案”而驱逐外交官,可见这种合作关系并不牢靠,而且德国和俄罗斯在军事上还处于对峙关系,不排除以后这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所以这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未来俄德两国还将在敌人和朋友的角色上进行较量。
俄罗斯驱逐两名德国驻俄罗斯外交官,在预料之中。
8月23日,一名格鲁吉亚男子在柏林遭到枪击暗杀,据信他支持俄罗斯车臣分裂主义。德国猜测暗杀事件与俄罗斯有关,要求俄罗斯驻德使馆配合调查。而俄罗斯认为,这是德国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与政治无关,不应该牵扯到俄罗斯,因此拒绝配合调查。
为此,在12月5日,德国宣布驱逐两名俄罗斯驻德国外交官。
俄罗斯外交部立即回应;德国的做法毫无依据也不友好,莫斯科将被迫采取系列回应措施。于是,12月12日,俄罗斯也对等驱逐了两名德国驻俄罗斯外交官。
俄罗斯的应对做法符合其睚眦必报、以牙还牙的一贯外交风格。
赖人寻味的是,德国选择在英国举行的北约峰会期间,宣布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显然有迎合美国、强调北约面临着俄罗斯威胁的含义。默克尔在这次吵闹的北约峰会上虽寡言少语,但用实际行动强调了德国要配合美国反俄的政治立场。
但德国的做法美国并不领情!12月13日,美国国会出台《制裁北溪2法案》,给了德国当头一棒!德国立即回应,为了欧洲能源供应多元化,德国需要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要继续坚持推进北溪2项目建设。
这表明虽德俄发生互逐外交官不友好事件,但不会把事情闹大,不会影响两国继续发展和保持务实经贸合作关系。
首先要纠正一下题目,俄罗斯肯定不会是赶走了两名德国大使,而是驱逐了两名使馆工作人员。如果是大使,问题就严要了,那相当于断交。而俄罗斯驱逐这两名德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报复。报复德国驱逐两名驻德的俄罗斯官员,德国驱逐他们的理由是:他们没有配合调查今年8月份,发生在柏林的一次枪杀事件。俄罗斯认为,该案是一件刑事案而非外交方面的问题。所以,德国驱逐俄罗斯的外交官是一种无理的,不能容忍的岐视,俄罗斯除了采取对等的方式,手段,别无它法。理由很筒单,也很直接。但其中的信息量却很大。
首先说德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发生在8月份,按常规已经是一件过气的事。但在德俄协作的天然气工程北溪2号按近尾声,在最后一个障碍过境丹麦经济区,10月30号被丹麦政府批准后,北溪2看似一片坦途,明年中期工程就会完工。在通气即将可以进行的情况下,美国加大了阻拦力度:不仅参议院要制裁这项工程,连可能影德俄关系的过气事也开始发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枪杀者也被逮捕,德国对其身份也掌握在手,并没发现有确凿证据是车臣政府或俄罗斯所为,用一个不配合调查的名义,就做出驱逐俄外交官,影响两国关系的事来,不是怀有特殊的目的,就是愚钝到顶。所以,这件事有可能是有人配合美国做的或为缓和德美关系故意作出的一种姿态。
其次我们还原一下这件事,就可以发现,对德国来讲,这只是一件刑事案,与德国的政治外交无关,德国不应牵涉到外交层面:死者叫贡戈什维利,是前车臣极端分子的一个头目,有多种身份,是格鲁吉亚,同时又是ClA的臥底间谍和线人。曾参与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在车臣叛乱中背负有98条人命,被俄罗斯定为恐布分子,被多方追杀。2015年5月在第比利斯街头曾被人打中两枪,侥幸捡了条命,逃往德国。结果今年8月23日在柏林一家公园,又被一个叫索科洛夫的人枪杀。有消息称,这个俄罗斯人是一个职业杀手。可见,贡戈什维奇的对手要的就是他死。但,要贡戈什维奇死的人是谁?则比较复杂。
美国现在的态度一口咬定是俄罗斯干的,尽管俄罗斯一再否认。德美关系近两年一直不好,德国现在拿俄罗斯开刀不排除有与美国缓和紧张关系的意思,因为美国对德国非常不滿。在与美关系或与俄关系问题上,默克尔可能采取一些让步姿态或权变手法。但在北溪2号问题上,德国却不能不要自己的利益。美国希望把自己的页岩气卖到欧洲,但美国的页岩气质次价高,没法与俄罗斯天然气竞争。北溪2号的实施打破了美国的美梦。美国用欧洲安全的理由来阻滞欧洲国家与俄罗斯接近,想废掉北溪2号。应该说,无论是德国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还是俄罗斯驱逐德国外交官,都是这场斗争的一部分。俄德虽然互驱外交人员,却口气上保恃低调,大约是不愿意让事态扩大化吧!
俄罗斯驱逐两名德国使馆人员,是报复德国首先赶走了俄方使馆人员。12月初,德国政府宣布两名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不受欢迎,要求他们尽快离境。德国之所以驱逐俄方这两名人员,是因为他们涉嫌参与了8月23日的谋杀案。那天,车臣裔格鲁吉亚人汉戈什维利,被人用无声手枪🔫射杀。而一名俄罗斯公民涉嫌杀害堪戈什维利而被捕。案件发展,牵扯俄罗斯使馆的这两名外交身份人员吧,他们也有外交豁免权,德方也不可能逮捕他们,只好驱逐了。
这件事动静很大,连俄总统普京都表态说明了。普京是在巴黎开诺曼底模式峰会期间,记者会上被问到时说的。他表示,俄罗斯曾多次要求德国引渡汉戈什维利,但都没有成功。死者是一名参与组织致命恐怖袭击的激进分子,“残忍、嗜血的武装分子”,曾经在高加索地区开展反俄武装活动,并参与了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显然普京太激动了,也觉得说的过头,也尴尬的做了一下解释,“虽然汉戈什维利罪大恶极,但俄罗斯不会采取暗杀这样的下流方式''。当然,明眼人可以看出,普京对他的确是深恶痛绝了。一般判断,被杀掉也是正常。毕竟,人家克格勃也有那个光荣传统。
事情既然出了,而且双方也进行了对等行动,都驱逐两名外交官,应该到此为止了。一个是德国不会继续打击俄罗斯。不过是从对方叛逃过来的,没有什么价值,意思一下就行了。何况,双方还有合作项目在搞,如北溪二号项目。没有必要关系那么紧张。二是,俄罗斯也想尽快发展和欧洲国家的全面关系,尤其德国法国这样重要国家的关系。这次刚刚开过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上,普京不仅和乌克兰有所突破敌对关系。更重要的是,继续和德国法国发展了友好关系。这点也是俄罗斯一直积极要做的,如今好不容易形势好转,普京当然不希望破坏了。
所以,双方稍稍碰撞一下后,肯定会趋于正常。这应该是必然的了。
美国和俄罗斯谁会刺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如果泽连斯基意识到美国和西方提供的武器越多,乌克兰的战火越旺,乌克兰人民的灾难越重,真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俄乌争端,美国一定会痛下杀手,另外扶植一个傀儡,然后再嫁祸于俄罗斯。剧情如何发展泽连斯基应该心中有数。
“普京智囊”之女死于暗杀,谁为此负责
根据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21日的消息,当地时间8月20莫斯抖郊外发生一起车辆爆炸,驾车人当场死亡,死者杜金娜是俄罗斯记者兼社会活动家,车辆驾驶人座椅下装有400克TNT高爆药。俄方称幕后是乌克兰所为,乌方极力否认是该事件的黑手。
杜金娜是何许人也,是普京的“智囊级人物杜金”的女儿,杜金俄罗斯的著名的论理家,1962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思想右倾保守,著有《地缘政治的基础》,该书内容600页,俄罗斯列为军事院校教材使用,主张地缘政治扩张,结盟、一体化,重整俄罗斯大国雄风,该人物是俄罗斯政治军事“智囊级人物,”杜金触动西方国家政客的神经,也是西方囯家除之为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杜金和女儿参加一场演讲活动结束后,临时换车回家逃过一劫,该爆炸案预示着俄罗斯与西方将上演血雨腥风的谍战大戏。
叙利亚战事未消,乌克兰又来生事,普京遇上大麻烦了吗?
普京: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从外交和军事用兵角度可以看出,普京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缘政治关系,了然于胸,事件发生后,一见便知,反应迅速。叙利亚对俄罗斯来说战略意义巨大,如果没有叙利亚这个支撑点,俄罗斯的局面不会像今天这样,比现在还要遭。如果普京不干预叙利亚,很难想象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是否存在,正是干预叙利亚使俄罗斯成功的转移了视线。同时,也为俄罗斯联合伊朗对抗中东美国盟友提供了可能,并逐步实现。现在,在石油上,沙特和俄罗斯已经互动,土耳其也和俄罗斯交流,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中东影响力在下降,俄罗斯影响力在上升。当然,在核心问题上俄罗斯和土耳其及沙特阿拉伯还是有分歧的。而乌克兰政府对某些事件的反应和处理就落后了,没有章法,外交一片混乱,军事没有任何战斗力,政治态度摇摆不定,最致命的是舍近求远,这种思维非常危险,甚至可能亡国。常理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处理好关系不难,由于乌克兰的舍近求远使俄罗斯危机丛丛,军事强大的俄罗斯不可能不采取行动。其实,普京很仁慈了,夺回克里米亚,乌克兰反应强烈,俄罗斯又分裂顿、卢两地。如果乌克兰再闹下去,俄罗斯很可能吞并占领乌克兰,很多专家认为不可能,而我认为,防止北约东扩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控制乌克兰。这样美国为首的北约也无可奈何,其它小国应该知道加入西方阵营很危险。至少不敢和俄罗斯直面交锋。所以与其说普京有麻烦了,不如说还没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刻。普京在等待!我们也等待结局。
乌克兰又来生事,而且还给普京生出个大"麻烦",完全没有看出来。难道是克里米亚要被抢回?还是刻赤海峽失去控制?甚至是俄罗斯有被侵略灭国的危险?普京敢用军事手段扣船押人,绝不是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动,应该是一切尽在掌控中。
乌克兰干嚎嚎,动不了俄罗斯半根毫毛,只能宣布国家进行战时状态。这是要和俄罗斯开战?还是防止俄罗斯开战?不开战东乌已经事实上失去了控制,开战等于名正言顺送给了俄罗斯。这还不算,西乌克兰都有彻底被占或被吞并的危险。这点波罗申科看不透?还是普京看不透?那么他们俩谁应该胆寒?
北约的反应和应对之策完全在普京的预料中,别说帮乌克兰打仗,"雷声"也大不到哪里去。欧盟连制裁俄罗斯的决心都下不了,普京第一时间给默克尔打电话,无非是先发制人,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欧洲不着急,特朗普着什么急?乌克兰事关欧盟安危,在美欧心生裂隙之时,普京出手威胁欧盟,正中特朗普下怀。对乌克兰和北约会如何反应,普京不但有预判,而且准备充分应对自如,连小麻烦也没有多少,更别说大麻烦了。
乌克兰成功试射巡航导弹,甚至放言能够生产核武器,这些都吓不住俄罗斯,必定这些俄罗斯早就有了,而且数量上占优。仅就胆量上说,普京也胜常人一筹。普京真正担忧的不是目前北约会怎么样,而是乌克兰在北约的帮助下,正在走出历史上最孱弱的时期。虽然现在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将来必定会成为俄罗斯的威胁。
克里米亚是俄乌解不开的死结,东乌又是一块即将到口的肥肉,即然到手,普京就永远不会割舍。有这些利益障碍横在中间,乌克兰换任何一个总统,俄乌关系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使暂时关系有所缓和,也是乌克兰谋求修身养性,积蓄反抗之力。俄乌之间迟早必有一战,一劳永逸地解决乌克兰这个后患,是普京的基本战略和必然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打压乌克兰,瓦解乌克兰,甚至吞并乌克兰都不应该惊奇。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经济不支撑打一场战争,但对于乌克兰这种比俄罗斯经济还要差的多及军事实力差无数等级的国家,战争的成本应该是最底的。要等普京把经济搞起来再解决乌克兰问题,恐怕得等到候年马月。当然,除非油价暴涨,而国际局势紧张无疑是引发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行动的主动权在普京手里,舆论和制裁只不过是皮毛,根本不值一顾。普京赢得国内外赞誉靠的是对外强硬,而不是治国有方。刻赤事件一发生,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就断言普京是最大受益者,因为普京的国内支持率正在急速下降,急需某种事件刺激来提升。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克里米亚建限高桥,到封锁刻赤海峡,把亚速海变为乌克兰的死海,这都是对付乌克兰棋局的一部分。一个公共海道,让乌克兰通行,即威胁不到克里米亚的安全,又不会威胁俄罗斯管理刻赤海峡的现状,何至于武力回应?不用军事手段不是照样能扣船押人吗。
刻赤冲突的最大赢家是俄罗斯,其目的就是逼迫乌克兰走上绝路,做出某种不理智的行动。俄罗斯正在寻找和创造机会,普京不但没有麻烦,而且很可能再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