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记》后的2000多年,参战兵力远不如史记前
史记后面也有参战兵力很高的战役啊,就按大家比较熟悉的三国来说:官渡之战袁绍出兵10万,而这还不是袁绍的全部兵力;赤壁之战曹操出兵20万;淮南三叛是三国时期参战兵力最高的战役,其中淮南叛军10万,魏国王师28万,吴国援兵8万,各方合计兵力超过了40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国时代的普通军队成本其实很低,主要体现在装备方面,举个例子:陈胜吴广的农民军只用木棍和竹竿就能和秦军打的有声有色,虽说不是秦正规军,但是也能够看出那时的军队装备很一般
但是自战国之后,国家开始实行精兵政策,军队不再依靠人数,而是依靠质量,汉朝某个皇帝(具体哪个我忘了)曾经说过,一个汉兵可以打五个胡兵,这其中汉兵的刀具护甲等装备相比胡人就占了很大优势,但是装备好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高,成本高本身也是制约军队数量的一个因素。
另外补充一点,明朝末期其实依然有200万军队(这是朝廷实际统计出来的军队,但是账面上却有300万军队,也就是说明朝每年三分之一的军饷都被贪污了),至于这些军队在干什么,咱也不知道。
再补充一点,崇尚武力战斗力爆表的唐朝,有高达60万常备军;而被嘲笑的弱宋,仅拱卫京城的禁军数量就突破了100万,这还不算地方厢军。
综上所述,其实史记之后,各朝各代军队数量也至少有数十万甚至百万之多,只不过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负责地方治安(比如明朝),再不然就是在划水混日子(比如宋朝)
这个观点待商榷。
一、《史记》之前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约45万,秦国约60万。
王翦率60万秦军消灭楚国,导致昌平君和项燕死亡,楚军大约30万以上。战国末期秦统一兼并战争双方出动兵力较多。
春秋战国时期像司马穰苴、孙子、孙膑、庞涓、乐毅等将领指挥战争双方估计数十万。吴起的阴晋之战魏军5万打败秦军50万,此战真实与否存在争议。
垓下之战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率汉军约40万或60万,项羽楚军约10万。
二、《史记》之后大规模战争大概情况。 昆明之战王莽新朝军队40多万,刘秀等义军几万人。官渡之战曹操军2万,袁绍军十万。赤壁之战曹军约15万,号称80万,孙刘联军约5万。淝水之战前秦军80万到100万,东晋军8万。尔朱荣打败河北葛荣百余万起义军。隋朝三次攻打高句丽出兵较多,每次都百万以上。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陈方60万,朱方20万。萨尔浒之战,明军11万号称47万、后金兵6万到8万。明清松锦会战双方各约13万。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双方投入数十万。
三、1、《史记》前后战争兵力都有多有少,其实,人口数量似乎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加,战争、饥荒、瘟疫等特殊情况除外,人口数量大,兵源数量也大,军队人数也会增加。
2、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几乎全民皆兵。像秦赵长平之战,秦昭王在河内亲自组织十五岁以上的人参战。有时对战士素质要求不高,像许多农民拿起武器就是战士。
3、古代战争人数统计不一定完全准确,尤其战争人数保密,水分很大。
4、古代战争人数统计有时候口径不一致,像承担运费任务的民工或军人统计情况。
5、汉唐明时期对匈奴、突厥、北元蒙古等游牧民族方面战争主要是动用骑兵,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寡,有时候多而无益。
6、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每次都动用大量军队结果都失败了。唐朝派精兵经常干扰高句丽,使其农业生产等不能正常进行,最后,找战机派军队消灭高句丽。
题主很认真地观察了历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挺有趣,后来的战争个别的时期兵力也有超过战国之时,但只是个例,好象大战都被战国、汉初打完了,的确有这样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明白,从古至今,养兵都是个十分费国力的事,士兵都得是强劳力,最有力量的时节,不为社会生产财富,还得靠民众供养,加之武器、兵服、马匹、训练等消耗,是个巨大的花消,非必须都不想养大量军队,穷兵黩武把国家拖垮的例子并不鲜见,当今世界亦是如此。所以,和平很重要,军队够用就行。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不断相互吞并,战乱不止,到战国七雄,无不是以战立国,没有强大的军队,就存活不下来。这段时间长达300年,各国堆也堆出来这么多军队,灭国之战几乎举国皆兵,全民抗战,参战的人口就多了。以七雄常备兵力,200多万有余,楚比秦弱,可王翦灭楚坚持要60万人马。可也要看到,兵力分散与七国,两军百万对绝的情况并没出现。
后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乱阶段性总会出现,但再无几百年分裂格局出现,也再没有多方势力势均力敌的情况。和平时期,军队够用就好,民乱起时,虽有短时啸聚百万人,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多是乌合之众,很快被打散、剿灭。各路军阀,若无政权保障,只靠劫掠也难以持久,人马越多越是负担,所以能者,快打快统快建立政权快收拾民心,打成一股独大,战胜就行,核心也是够用,精兵。
一但步入稳定,大一统的朝代,一定会裁军,把人口释放出去搞生产,搞经济建设,至少也是自己养活自己,不消耗国力,这也是历代追求大一统的客观好处,统一才有和平,才有好日子过。
云南军费案,为何最终导致恭亲王等人的黯然离场
云南军费案,是晚清一件比较有影响的案子,动摇了朝政!
最终结果是以原告淳亲王奕誴等人失败,黯然离场告终。这场案子恭亲王压根没参与!
云南报销案爆发于光绪八年(1882年),是以御史陈启泰、江西监察史洪良品先后上书弹劾军机大臣受贿。
光绪五年(1879年),清朝平了云南之乱后,过了三年,云南巡抚杜瑞联开始向朝廷报销军费。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是腐败不堪了,这些当官的都知道,想要事情办的顺利,就必须意思意思,拿钱打通人情。
其实这个时候清朝,官员之间不仅办事需要拿钱,平时过个节,过个生日,都会有个“孝敬”钱,已经成习惯了!
就是在这种习惯下,奕誴要慈禧彻查“孝敬”之类的贿赂。这提议可不得了,因为朝廷绝大数官员都搞过“孝敬”这套路。但是有人认为这个“孝敬”钱,根本就是不是贿赂,也上书给慈禧。于是两派人物开始了激烈的辩论,成功成为一次政局问题,让晚清政府产生了一次不小的震动!
最后慈禧还是没有听奕誴的意见,她认为“孝敬”钱,不属于贿赂,因为这一类的贿赂由来已久,官场已经习以为常,加上清政府腐败太久积重难返,牵扯的人太多太多,已经查不胜查了,所以奕誴等人失败告终。
说起来其实慈禧早就想搞掉恭亲王奕訢了。这一次不过是时机成熟,借题发挥而已。
恭亲王奕訢也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名人。他是道光的第六个皇子,因为自幼聪慧,早年也是立储的热门人选之一,是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的一大劲敌。就能力来说,道光其实更欣赏奕訢。不过后来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授意下,“藏拙示孝”,以仁孝之心博取了道光的好感,奕訢才落选。
奕詝成为皇帝以后,奕訢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奕詝死后,奕訢和慈安、慈禧两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将咸丰任命的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尽数捕杀。政变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而奕訢被封为议政王、军机处领班大臣,总揽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一时权势赫赫。
应该说奕訢的能力确实比他哥哥咸丰强得多,而且勇于任事。
他主政期间,一方面重用被咸丰猜忌的曾国藩和其他汉大臣,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一方面则开展了洋务运动,建立总理衙门,积极改善和西方关系,并开设同文馆和西式学堂,学习西方技术,引进西式枪炮,创办近代工业。在奕訢的努力下,清朝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缓解了西方对自身的侵略,形成了“同光中兴”的局面。
从这点来说,道光当初选择了奕詝为储君确实可能是一大失误,要是由他取代咸丰,那么晚清的局面可能会好看一些。
然而慈禧选择联合奕訢发动政变可不是为了让奕訢掌控时局,也不是为了清朝能更好。她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发动政变根本目的是想自己控制清政府大权。所以奕訢能力太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慈禧一直希望把他铲除,换成一个听自己话的人。
在同治四年三月,慈禧以御史蔡寿祺弹劾恭亲王妄自尊大为由,亲自写了一份懿旨,革去奕訢议政王、军机大臣和所有兼职。然而此事却遭到了全体军机大臣和王公贵族的反对,慈禧最后只能收回成命,只是免去了奕訢议政王的头衔。
同治十三年七月,因为奕訢反对重修圆明园,慈禧再次唆使同治免去奕訢所有本兼各职。结果和上次一样,其他军机大臣再次联名反对,同治也只能表示金口玉言有时候也做不得数,再次撤回成命。
但是慈禧两次罢免奕訢失败,很大一个原因是慈安对奕訢比较欣赏,一直对他予以支持。慈安毕竟是正牌皇太后,慈禧不得不加以顾忌。
到了光绪七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两宫垂帘变成了慈禧独掌宫中大权。而另一方面光绪继位以后,醇亲王的地位逐步上升,在朝中也有了一定的势力。而醇亲王又紧靠慈禧,这么一来在朝堂上奕訢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掌控全局。
因此自此以后,慈禧已经逐步掌握了主动权。不过之前两次失败也让慈禧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她一直在等待机会。到了中法战争时,战局的不利让慈禧终于有了一个好机会,最终借着清流的一纸弹劾将奕訢和整个军机处一起开革,自己独揽了大权。
奕訢此后在家赋闲十年,直到甲午战争时期,因为局势危及,慈禧才再次起用奕訢,让他主持大局。不过此时朝堂之中都是慈禧的心腹,奕訢自知慈禧此举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并非真的放权,所以一改以往雷厉风行的作风,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再无任何建树。
从这点来说,奕訢可比光绪聪明多了,所以最终得以善终。
云南军费案,也叫晚清云南军费报销案,最终导致惇亲王奕誴黯然离场,恭亲王奕訢并没有参与进来。19世纪6、70年代,云南地区爆发回、彝等少数民族起义,清廷派军队前往镇压,前前后后打了20多年,总算给平息了,到了1879年,仗打完了的云南巡抚杜瑞联算清了朝廷军队在云南的花销,然后派两名手下,一个是粮道崔尊彝,一个是永昌知府潘英章,到北京报销军费。
王文韶,云南军费案仅为降两级使用,后来升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都知道晚清官僚腐败,这个军费里面的猫腻太多,比如克扣的粮饷、虚报的士兵抚恤等,都是地方官员的生财之道,成惯例了,所以云南巡抚杜瑞联派的这两名官员携带5万现银,一边是报军费,一边是上下打点贿赂,使的这个报销能顺利批下来,这两人先找的是太常寺卿周瑞清,通过周瑞清攀上了户部尚书王文韶,此人不但是报销军费的最主要负责人,还是军机大臣。
阎敬铭,晚清廉正大臣,理财有道,有“救时宰相”之臣,官至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东阁大学士。
王文韶清楚里面的瓜葛,但没直接表态,只是说你们按程序来,先从底下一层层报上来,这俩人就找到了负责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奉上了5万两银子,而孙家穆直言5万两太少,最少13万两,我帮你们把报销的事抹平,于是双方就为要价格的事拉来拉去,这时突然传来消息,户部尚书要换人了,换成了铁面无私、清廉公正的阎敬铭,这3人感觉阎王爷来了事儿要黄,于是双方妥协以8万两把事儿给办了。
军机处,原为皇帝整理公务的值班房,后为清朝中枢权利机关。
报销军费户部这第一关算过了,下一个衙门就到兵部,军费嘛,肯定要兵部核准签字,兵部的官员都是喝惯了“兵血”的,见到大头好处都给了户部就不干,双方闹来闹去干脆就把这事给捅出去了,不久御史陈启泰就弹劾云南军费报销受贿,朝廷直接派刑部尚书麟书审查此事,很快事情清楚了,户部那伙人确实收银子了,最高受贿者为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王文韶,东窗事发后粮道崔尊彝畏罪自杀,永昌知府潘英章投案自首。
惇亲王奕誴,道光第5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有人指责军机处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枢纽,率先营私舞弊,于是慈禧再令人清查军机处,看到底干不干净,这次派了惇亲王奕誴和军机大臣翁同龢,当时晚清的京官和地方官都有个惯例,就是下级对上级都有孝敬,比如冬天送取暖的钱叫“炭敬”,官员外调送的钱叫“别敬”,过节生日送的钱叫“节敬”,这种惯例的孝敬所有军机大臣、尚书等官员们都有收受,但又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如果这种钱算贪污的话,整个清廷全被受贿了。
当时朝廷很多大员,均上奏自己接受过孝敬,如李鸿藻、张佩纶、阎敬铭、翁同龢等人,这里面不乏一些清流官员。
当时的惇亲王奕誴一根筋,认为孝敬也算贪污,全部都要惩罚,他又联合了宗室的成员一起告到慈禧那去了,而朝廷的官员们替自己伸冤,也告到慈禧那去,包括前面说的铁面无私的阎敬铭也有收这种孝敬,于是一桩云南军费贪污案,变成了满汉官员之争,慈禧最后定夺,这种孝敬不算贪污,事情结束了,惇亲王奕誴从斗志满满变得孤立无援,最后的黯然离场。
云南军费案是指发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的云南军费报销舞弊案,此案由于牵涉到时任军机大臣的王文韶和景廉,惇亲王奕誴主张严查,以澄清吏治,敲山震虎,却最终使他落得个黯然离场的结局,恭亲王奕訢因病没有参与此案。
△惇亲王奕誴
话说云南这地方一直不太平,1856年杜文秀在云南发动回民起义,清廷派兵镇压,直到1879年才彻底平定。朝廷制度,各省所花费的军费都要到户部办理报销,实际上就是检查账目上有没有藏污纳贿的贪腐行为。时任云南巡抚杜瑞联将这桩差事交给两位属下去办理,一位是粮道崔尊彝,另一位是永昌府知府潘英章。
云南军费中包含有岁支杂款,还有一些不知明目的款项,按照正常流程是办不下来的。于是两位云南官员走了军机章京,太常寺卿周瑞清的路子。当时户部尚书阎敬铭尚未到任,由军机大臣王文韶署理。阎敬铭是软硬不吃的大清官,崔,潘二人担心阎敬铭到任后报销案将更加难办,于是通过周瑞清牵线,与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搭上关系,孙家穆狮子大张口,开出就要13万两银子,后来经过协商,双方讲定以8万两了结此案。
△王文韶
此事被御史陈启泰获悉,上奏称周瑞清收受巨贿,慈禧太后委派刑部满汉尚书麟书、潘祖荫切实查明复奏。崔尊彝闻讯在家乡镇江服毒自尽,潘英章被逮捕入京,与户部书办对质。经查证发现,王文韶,周瑞清承认接受过“炭敬”,却并未收受过巨额贿赂。惇亲王奕誴主张严办“炭敬”、“节敬”、“冰敬”等变相贿赂,以澄清吏治,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清流中人上奏表示支持,但翁同龢,阎敬铭等人以按律治罪,不应严办为由,表示反对。
△翁同龢
召对之时,翁同龢向慈禧太后及王公大臣列举了一个案例:汉文帝时期,有人盗取高祖庙的一只玉环,廷尉张释之按“盗宗庙服御”律,治以弃市(杀头)之罪,汉文帝认为量刑过轻,要改为诛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如果盗取高祖庙一只玉环便诛族,那如若有人盗高祖长陵又将治以何罪?汉文帝最后同意了张释之的劝谏,按律将盗宝者弃市。
如果按照惇亲王的意思,只要收受了地方官员孝敬的官员统统查办,满朝文武将无不获罪。慈禧太后同意对此不予深究,仅将潘英章,周瑞清,孙家穆,龙继栋等人革职流放,王文韶、景廉因失察之罪降两级留用,云南巡抚杜瑞联,滥保崔尊彝考评“卓异”,听任属员挪用公款,降三级调任。惇亲王一心想借此案澄清吏治的想法全盘落空,只能黯然离场。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恭亲王奕忻,是咸丰皇帝的异母兄弟,咸丰母亲早亡,他是由奕忻的母亲悉心抚养照料长大的,奕忻和咸丰自小手足情深,感情很好,后来因为立储,兄弟俩逐渐反目。咸丰最后当上皇帝,成为胜者,而奕忻在咸丰当政期间,没有受到重用。
咸丰死后,奕忻联手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除掉了“顾命八大臣”,帮助慈禧实现了垂帘听政,奕忻也被授予议政王,同时总理内政外交事务,一时权倾朝野。
奕忻很有才华见识,在处理各项国家事务时,精明干练,表现非凡,为清政府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也为清政府挽回了不少损失。
看到奕忻权力越越来越大,慈禧心里渐渐的不安起来,怕奕忻结党营私,从而危及自己。后来借有人弹劾奕忻的机会,慈禧先免去了他议政王头衔。
不久,奕忻又支持杀了慈禧的亲信安德海,由此慈禧心里更加忌恨他,四下寻找机会,要解除奕忻的权力,就在这时,发生了云南军军费舞弊案。
光绪年初期,云南平定了本地区的少数民族起义后,云南巡抚派官员来京,报销云南镇压起义所用军费。当时,军费开销都是由各省先行垫付,然后到京通过户部审核,上奏黄帝,再由朝廷按数目拨回省里。
户部因为拥有审核大权,所以这一程序极为关键,为此申报的省份为求顺利通过,都会给户部送一笔钱打通关节,这已经成为“潜规则”。
云南派来的官员经过一番运作,用八万两白银行贿,顺利报销了军费。但后来由于事情败露,朝廷调查后,处理众多受贿的官员。
事情看来与奕忻等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慈禧却抓住了这件事不放,他要趁机灭掉奕忻的威风,因为户部归属总理衙门,要追究奕忻的领导责任,凭着这个借口,慈禧又逐渐把权力抓到自回己的手中,使奕忻慢慢的在朝廷边缘化。
后来慈禧又借口中法战争失利,把责任又推到奕忻身上,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奕忻和他的亲信赶出了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彻底拔掉了这枚危胁自己利益的钉子。
《海贼王》漫画957话,大将藤虎受伤,萨博没死的可能性是不是更高了
诚邀!海贼王漫画957话情报更新以来,都是十分劲爆的消息,尾田公布了四皇的悬赏金以及海贼王罗杰的悬赏金,海贼王罗杰的悬赏金最高,55亿贝利,白胡子的是50亿,凯多的悬赏金是46亿,大妈的悬赏金43亿,红发香克斯的悬赏金是40亿。还有四十年前卡普击败的海上霸主洛克斯,他是D之一族的人,洛克斯是并不是被卡普一人击败的,而是卡普联合了罗杰,两人共同击败了洛克斯,四十年前卡普应该就有大将水平了!
在956话中,革命军二把手萨博战死在玛丽乔亚的消息已经被政府确认,新闻报道已经传到世界各地,萨博到底有没有战死,还是未知数。仅从新闻报道上来看,萨博的死讯是被新闻大王摩根斯夸大捏造的。摩根斯最擅长捏造事情,用革命军二把手萨博战死的新闻来博取世人的眼球。萨博战死的消息就是摩根斯发布的,连革命军首领龙都不相信,首先要确认新闻是否真实,如今的新闻报道都被政府和摩根斯控制,他们发布的假新闻已经不少了!
萨博应该还没死,在玛丽乔亚确实是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革命军四大干部对战两位海军大将,双方发生冲突的焦点在于暴君熊。革命军想要救出暴君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挑战两位海军大将。萨博在德岛篇章中就与藤虎交战了,两人都没有使出全力,都在相互试探,萨博很清楚藤虎的实力,单凭萨博一人是击败不了大将藤虎的。圣地玛丽乔亚坐镇了两位海军大将,藤虎绿牛都是新晋的大将,拥有恐怖实力,四个革命军干部对战两个海军大将,应该也是非常艰难的。
在957话情报中,藤虎似乎受伤了,他头上缠绕着绷带,连大将都受伤了,萨博应该是拼尽全力对战藤虎,有人猜测藤虎是被自己召唤的陨石砸伤的,这个可能性很低呀!藤虎的见闻色霸气很强,应该是被萨博打伤的吧!萨博也不好到哪里去,他受伤比藤虎还严重。在这场战斗中,确实是发生了流血事件,但是死的不是萨博,有可能是暴君熊或者是政府的人。
萨博没死的可能性很大,个人认为,萨博应该是逃跑了,以军队长莫里的能力,随时可以潜入红土大陆中,藤虎根本就不可能去追捕萨博,莫里的能力是最好的逃命方式,以革命军的作战方式,不可能白白去送死而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军队长莫里是100年前从海底大监狱中逃出来的人,5.5层的人妖乐园就是莫里用能力制造出来的。
萨博不可能就这样领盒饭的,他是代替艾斯而出现的人物,要是萨博也这样死了,路飞要怎么办?萨博刚得到烧烧果实,尾田就让萨博领盒饭,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不怕粉丝给他寄刀片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圣地玛丽乔亚也没有发现萨博的尸体,谈何就说明萨博已经战死了呢?
感谢邀请,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大魔王。
海贼王957话的剧情明天回更新但是今天已经爆出来很多的消息了,其中有一个消息虽然不是很劲爆但是蕴含的内容也是比较的多的,那就是大将藤虎受伤了,这似乎是可以从侧面说明萨博没有死的。
海贼王上一话的内容是萨博战死的消息被传遍了伟大航路,这个消息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现在看来的话的确应该是一个假消息了,萨博肯定是还没有死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海军给抓了。
这一话里面可以看到藤虎受伤了,而且还帮了绑带可能是伤势蛮严重的。而在圣地玛丽乔亚会让藤虎受伤的人也就只有萨博他们几个人了,所以萨博的确是和藤虎等人战斗过了 。
藤虎都受伤了说明他们的战斗肯定是十分的激烈的了,这样的话萨博等人应该也不可能会完好无损的,估计也都是各种带伤的,而且伤势应该还不轻。
而且对于海军来说活着的萨博肯定是要比死了的萨博重要的多的,因为萨博还有三个军队长都是革命军里面的重要人员要是活抓了他们的话那肯定是十分的有用的,不管是用来诱捕革命军活着是打探革命军的住处都是很有用的,所以不管怎么说萨博肯定是还没死的。
集龙珠,当海贼,不关注我关注谁。
斗破天,镇断魂,点赞关注默无闻。
海贼王957话的主要内容已经更新,本话大家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四皇的悬赏金以及洛克斯海贼团的强大,但是却忽略了海贼王956话中萨博的生死问题。虽然本话并没有着重的介绍萨博的生死,但是从大将藤虎的身体细节上,我们也可以知道萨博的死亡几率变小了。
首先,如果海贼王漫画957话不更新的话,大家肯定不会认为萨博有胜利的可能性,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大将藤虎以及大将绿牛两个人。就算是四皇级别的战力,碰到两个海军大将也是很棘手的,更何况萨博之前的战斗力并没有表现的很强大。
在海贼王漫画957话中,藤虎与赤犬因为王下七武海制度的废除议题而通话,在通话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藤虎的脸上和头上都已经受了伤,很明显是在圣地与萨博战斗的时候留下的。
那么藤虎受的伤有多重呢?其实我认为还是比较严重的,毕竟如果头部没有受到重伤的话是不会绑绷带的,如果只是擦破了皮,只需要贴个创可贴就可以了,但是既然藤虎的头上缠了绷带,就说明藤虎的头上受了不小的伤。
有可能是在战斗的途中,萨博使用自己的龙爪手抓到了藤虎的头,也有可能是使用火拳伤到了藤虎的头部。但是不管怎么讲,藤虎和绿牛应该也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萨博的死亡几率确实变小了,因为萨博有可能重创了藤虎和绿牛然后逃跑了,但是萨博应该伤势也很重,所以新闻上才会说萨博可能死掉了。
不管怎么说,经此一战萨博也是为自己的实力做了证明,因为他这次战斗的帮手只有三个军队长,虽然是2打4,但是对面可是两位三大将之一,萨博他们能够将其打伤已经是拥有非常恐怖的实力了。
所以说,结合漫画956话中并没有给出萨博的死亡场面以及本话中藤虎的伤势,萨博没有死的可能性确实增大了。
不过即便如此,萨博现在的情况应该也不会很乐观,就算是活着应该也只剩下一口气了。